斯派莎克閘閥的概述以及閥體結構介紹
斯派莎克閘閥的概述
閘閥是指關閉件(閘板)沿通路中心線的垂直方向移動的閥門。閘閥在管路中主要作切斷用。閘閥是使用很廣的一種閥門,一般口徑 DN≥50mm 的切斷裝置都選用它,有時口徑很小的切斷裝置也選用閘閥。
1、閘閥有以下優點:
流體阻力小。
開閉所需外力較小。
介質的流向不受限制。
全開時,密封面受工作介質的沖蝕比截止閥小。
體形比較簡單,鑄造工藝性較好。
2、閘閥也有不足之處:
外形尺寸和開啟高度都較大。安裝所需空間較大。
開閉過程中,密封面間有相對摩擦,容易引起擦傷現象。
閘閥一般都有兩個密封面,給加工、研磨和維修增加一些困難。
按閘閥的構造將閘閥可分為:
(1) 平行式閘閥:密封面與垂直中心線平行,即兩個密封面互相平行的閘閥。在平行式閘閥中,以帶推力楔塊的結構最常為常見,既在兩閘板中間有雙面推力楔塊,這種閘閥適用于低壓中小口徑(DN40-300mm)閘閥。也有在兩閘板間帶有彈簧的,彈簧能產生予緊力,有利于閘板的密封。
(2) 楔式閘閥:密封面與垂直中心線成某種角度,即兩個密封面成楔形的閘閥。密封面的傾斜角度一般有 2°52′,3°30′,5°,8°,10° 等,角度的大小主要取決于介質溫度的高低。一般工作溫度愈高,所取角度應愈大,以減小溫度變化時發生楔住的可能性。
斯派莎克閘閥閥體結構
1、閘閥的結構
閘閥閥體的結構決定與閥體與管道、閥體與閥蓋的連接、就制造方法而言,有鑄造、鍛造、鍛焊、鑄焊以及管板焊接等幾種。通常從經濟性考慮,公稱通經等于或大于 50mm 的閥門采用鑄造,小于 50mm 的采用鍛造。但是,隨著現代鑄、鍛技術的發展,已經逐步突破這種限制。鍛造閥體已向大口徑方向發展,而鑄造閥體逐漸向小口徑發展。任何一種閘閥閥體即可鍛造,也可鑄造,應根據用戶要求以及制造廠擁有的制造手段而定。
2、閘閥閥體的流道
閘閥閥體的流道可分為,全通徑式和縮徑式兩種。流道孔徑與閥門公稱通經,基本相同的為全通徑式;流通孔徑比閥門公稱通經小的稱為縮徑式。縮徑形狀有均勻縮徑和費均勻縮徑兩種。流道呈錐管形的即是一種非均勻縮徑,這類閥門入口端的孔徑基本上與公稱通徑相同,然后逐漸縮小,至閥座處縮小到最小。采用縮徑式流道(無論是錐管形非均勻縮徑或均勻縮徑),其優點是同一規格的閥門,可減少閘板的尺寸、啟閉力與力矩;缺點是流阻增加,壓降和能耗增大,所以縮孔不宜太大。對錐管形縮徑來說,閥座的內徑與公稱通徑之比,通常取 0.8~0.95。公稱通徑小于 250mm 的縮徑閥門,其閥座內徑一般比公稱通徑降低一檔;公稱通徑等于或大于 300mm 的縮徑閥門,其閥座內徑一般比公稱通徑降低二檔。
更多新聞:http://www.www-06466.com/news.html